近日,北汽新能源攜手德國未來交通公司在德國柏林正式簽署“中德汽車輕量化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合資合同,宣布中德汽車輕量化聯合研發合作正式落地,這將成為中德兩國在汽車輕量化領域開展技術研發與合作的關鍵平臺。
由于各國汽車油耗和尾氣排放標準不斷趨嚴,以及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問題未能得到有效解決,輕量化設計有望成為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大方向。實驗研究表明,汽車質量每下降10%,油耗下降8%,排放減少4%,汽車輕量化能夠兼顧提高燃油經濟性和環保性的雙重目標。
近年來汽車輕量化受到系列政策的扶持。今年10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發布,輕量化成為七大技術路線圖之一。該路線圖提出到2030年汽車單車用鋁量超過350kg,單車使用鎂合金45kg,碳纖維使用量占車重5%。“中國制造2025”規劃要求,到2020年通過高強度鋼、鋁鎂合金等復合材料在汽車上的應用,實現平均整車減重目標5%至20%。
目前實現汽車輕量化的方法較多,主要為材料、結構和工藝三個方面。其中,輕量化材料的應用是汽車輕量化*基礎、*核心的手段。汽車輕量化的主要輕質材料包括鋁合金、鎂合金和碳纖維。
汽車使用1kg鋁可替代自重2.25kg鋼材,減重比例高達125%,整個使用壽命周期可減少廢氣排放20kg。機構預計,到2020年鋁合金在汽車覆蓋件中的市場滲透率將達到70%,全鋁車身達20%,市場空間有望超2500億元。此外,鎂合金相比鋁減重40%,近年來鎂鋁價格持續下降,汽車用鎂合金將快速崛起。我國作為產鎂*大國,未來提升空間可期。
碳纖維復合材料相比金屬材料優勢更顯著。碳纖維復合材料制造的車身質量*輕,相比鋼材車身減重50%,且能量吸收率較高,大約是鋼材的4倍至5倍,由于價格昂貴,多用于航空、航天領域。目前寶馬i3已大批量應用碳纖維復合材料,減重250公斤至350公斤。機構預測,隨著碳纖維技術的逐步發展以及價格的下降,到2020年國內汽車行業的碳纖維需求將達到7萬噸,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年產值將達到500億元,市場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