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材料,作為新技術材料的代表之一,其普遍使用是從3代機開始的,而其使用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款戰機在材料方面的技術水平。復合材料可以顯著減輕戰機的重量,同時還能增強一些隱身功能,因此隨著技術的發展,復合材料在戰機中的使用比例是逐漸提升的。3代機的使用比例一般在3%-12%的范圍,4代機的使用比例一般在20%-30%的范圍,當然,印度那個獨特的LCA則不在此規律之內——其復合材料使用比例高達40%以上,實際空重卻比設計目標還重了一噸。
FC-1,又叫JF-17,“梟龍”,是中方應巴基斯坦要求,給巴方研制的一款低成本的單發輕型3代機,一度被國內一些所謂的軍事專家稱為“準3代機”,直到這一說法被其總設計師楊偉直接否決(楊偉也是殲20的總設計師)。既然是低成本戰機,那么其在使用材料方面就要足夠的“節儉”,一切以“夠用就行”為標準,大量使用航空用的鋁合金,盡量少用昂貴的鈦合金和復合材料。不過從另一方面講,FC-1研制的時代(2004年左右),我國在軍用復合材料方面的發展還比較落后,無論是質量還是產量都還不行,想用高點也不實際,即使是殲10戰機,其復合材料使用比例也才6%左右。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際主流戰機的技術在進步,巴方對JF-17本身技術水平的要求也在提高。成飛對客戶的態度是很好的,基本可以說“一切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所以早在原型機的第4架,JF-17就大改了氣動設計、升級了航電系統,大量使用了很多即使是在當時國內也是很先進的技術,從而使JF-17真正的成為了一款成本低廉、性能優異的戰機。巴方對其十分滿意,而國內一度還興起了“中國空軍是否也應該裝備幾百架”的討論。JF-17的第2次大的變化,就是其第Block3批次了,這一批次的戰機將換裝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配套升級的航電系統,其武器系統也有望進行升級,比如中國目前裝備的*先進的格斗導彈PL-10(已經可以出口)。
而這一次,我們又看到了新的明顯變化,那就是在其雙座型號上,大面積的復合材料的使用。上圖能清晰看到的是機身前部、中部和垂尾上的大面積綠色蒙皮,但如果你仔細看,就能在發現在其機翼處,存在著更大面積的綠色蒙皮。這一方面預示著JF-17又一次的技術升級,也預示著我國在軍用復合材料方面的大發展。說起來,在殲20在原型機階段,國內可批量生產的復合材料也只是剛剛達到了T700這種檔次,而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已經可以使用T800檔次了。好在這幾年我國在復合材料技術領域發展很快,如今T800已經可以批量生產,而國內新型戰機在復合材料的使用比例上也在明顯增大。
不得不說,中方對巴方的態度可謂是真的好,因為至少從表面上看,這次的JF17的雙座型,在復合材料使用面積上,是明顯大于殲10C的。
大量復合材料的使用,可進一步減輕JF17戰機的重量,提升隱身性能。而雙座型的出現,不僅可以顯著提高巴方在飛行員訓練方面的便捷性和訓練水平,還可以較大的提升對地打擊能力,對巴方空軍戰斗力的提升是巨大的。至少在可預見的時間理,中巴友誼將長存,而中方的態度是真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