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某個遠在天邊的海外公司的網站上看中了一款產品,在網上下單購買并提出一些個性化的修改要求,對方AI給你發來一份修改好的設計圖,你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產品到手了。一切都在幾分鐘之內完成。
對普通人來說,這可能還很遙遠。但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專家們看來,也許再過十幾年,這一切都將成為現實。
電子商務讓貿易更加便捷,而3D打印、AI等新興科技則可能顛覆傳統的貿易方式。世界經濟論壇技術政策與伙伴關系總監ZvikaKrieger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這可能會改變全球的制造業地圖和貿易方式,并且有可能成為一項嚴重的政治議題。
“雖然影響不會馬上顯現出來,但各國還是要盡早關注,尤其是那些以制造業和貿易為主的國家。”世界經濟論壇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心數字貿易項目負責人范子揚希望,媒體能夠引起大家對這一議題的重視。
“新貿易”時代
7月2日,德國聯邦信息與通訊和新媒體行業協會(BITKOM)對555家德國企業的*新統計顯示,32%的德國企業會運用3D打印技術。2018年,這個比例為28%,2016年只有20%。
同時,78%的受訪企業認為3D打印可能會對商業模式和價值鏈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去年高出8個百分點。
在7月1-3日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上,加拿大小型企業及出口促進部部長伍鳳儀表示:“未來,技術對貿易的影響將超過關稅,僅3D打印技術一項就將減少高達40%的商品貿易;而到2030年,區塊鏈將使國際貿易增加3萬億美元。”
根據荷蘭銀行和金融服務公司(ING)2017年發布的報告,到2060年,50%的制成品可以通過3D打印完成,當然這個比例甚至有可能提早在2040年完成。
Krieger認為,3D技術可能會發展的比這些預測更快。“目前使用3D打印的案例還比較少,相關的基礎設施目前還不存在。但我認為未來10~15年,情況可能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Krieger是美國政府派駐硅谷的*任代表。
“傳統貿易是在甲國生產制造,運到乙國銷售,而3D打印則是直接在乙國打印,不需要進口,貿易量顯然會減少。”范子揚表示。他以前從事國際貿易的法律工作。
不僅如此,3D打印也會改變制造、設計和生產方式。“例如,GE的一個發動機,傳統的生產方式要生產855個零配件,然后組裝起來。用3D打印只有12個零部件,這對供應鏈、對各級供應商都會產生變革性的影響。”范子揚表示,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引起廣泛注意。
征稅挑戰
“當前,3D打印的成本還很高,且不能生產出所有我們需要的東西。但未來10年,3D打印的成本將會下降,能生產的產品也會越來越多。”Krieger表示,3D打印的普及可能帶來很多挑戰。
正如本文開頭所描述的那樣,當海淘的產品可以通過電商購買、在自己家中制造出來,傳統貿易的海關、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都需要重新思考。
“如果進口的不再是實體貨物,而是一份設計或者編碼,僅僅是一段數據,海關如何征稅?非實體貨物的知識產權和版權如何保護,企業的商業模式將如何改變?”Krieger認為這些都是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
以關稅為例。國際海關院校聯盟媒體運營主管姚家源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3D打印技術的出現和普及,對海關監管和通關模式確實提出了全新的挑戰。“3D打印技術帶來的海關估價挑戰,在于3D打印的產品種類在通關過程中不可控,且不論一般征稅,對于施行滑準稅率的商品將會造成巨大影響。在3D打印技術大規模普及的未來,合理進行估價,保障關稅收入的關鍵在于對不同規格、功能的3D打印機進行有區別的稅收管理,這一點可以參照郵遞物品中化妝品的稅率區分,對于功能更多、更為專業的打印機征收更高的稅率。”